被誉为中国大运河“糯米大坝”的“华家口夯土险工”。 张帆 摄
中新网衡水10月13日电 (崔志平 张帆)一条中国大运河,半部沿岸发展史。13日,中新网记者在京杭大运河河北景县段安陵镇华家口村,站在被誉为中国大运河“糯米大坝”的“华家口夯土险工”旁,看着整齐的夯土面,眼前浮现出古代农民工抡着木槌,齐声喊着号子夯土的情形。
众所周知,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工运河中,中国大运河开凿较早、规模最大、线路最长、延续使用时间最久,而且目前仍在发挥着作用。中国大运河,由隋唐大运河、京杭大运河、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,全长2700公里,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。
img 摄 src=http://i2.chinanews.com/simg/ypt/2020/201013/124879080_zsite.jpg title=图为华家口村村口。 张帆 摄 /|]
据介绍,“华家口夯土险工”修建于清朝末年。该工程全长255米,呈梯形,南北走向,堤内坡采用黄土、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墙,坝墙每步宽1.8米,厚18厘米,分步夯筑,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,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。因此,这座大坝也被称为“糯米大坝”,“糯米大坝”仅存在于中国大运河河北段,为研究清代夯筑防水技术和运河堤岸防护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。